“Kukup”用马来语翻译是螃蟹的钳脚。福建渔民到来后,用福建话发音写成汉字”龟咯”。
根据官方记载是自1878年,赛 . 穆罕默德 . 阿蕯哥夫(Syed Muhammad bin Ahmad Alsagoff)从新加坡到来开拓时,以东部界限的龟咯区开荒而开始。龟咯当时是写成Kukub,而龟咯港脚当时被称为Tanjung Kukub。咸水港原名咸水港港腳,Kangkar Ayer Masin[1]。
根据口述历史,一些老长辈都知道咸水港最早时有一位叫柯贤乾的港主,而龟咯港脚的港主更是新加坡名满天下周文礼二子周福安。新加坡有条道路就是以周文礼来命名 [2]。
在30年代,龟咯港脚村民大部分都在家里养猪,咸水港还没有板桥联系外面的路,村民每天划着小舢板到龟咯港脚来买日常用品。当时的生活非常清苦,平时生活就靠饮用雨水,晚上点“大公灯”。
历经风雨,涛声依旧,百年之后的龟咯,整个村镇都建于椿柱,家家户户都依赖桥路出入渔村。1997年后,渔村供电充分,公路联系方便,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加快。由拿督陈树藩董事长领导的乡村委员会在管理、策划发展及处理一切事务。之前龟咯村内的桥路都是用木板铺的,过后由当时的陈树藩村长发动,将桥路改建成钢骨水泥。
村民重修了村中的庙宇和学校,也为了让下一代子孙有更巩固的住家环境,更是用心打造自己的房子。从土地局批来地皮,家人亲朋一起出力,退潮后人工在泥泞上打下水泥桩,铺上水泥板,几个月后就是一家大小的安乐窝。